同样的课程是否能4节连排?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校校均有的教学问题,目前在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有了新答案。
在该校召开的“课程4节连排”主题座谈会上,来自各个专业的学生各抒己见。作为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覃莲花提出反对意见。在她看来,如“国际商务”“管理学基础”等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基本无实际动手操作技能的训练,不适合连续上4节课。也有学生表示支持4节课连排,因为例如“单片机系统分析与调试”“通信工程勘测与制图”等理论加实践的教学课程,4节课连排不仅能提高学习兴趣,更能巩固知识点。
“问题最早是由学生提出的,问题的解决也充分倾听学生的意见。”该校教务处教师金萍女说,不少学生的观点值得参考,甚至有学生建议,4节连排的课程,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应适当增加实践课程,将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交替进行。
最终,根据学生们的讨论,学校发布新规:在课程安排上,需要申请4节连排课程的任课教师,在排课前需递交排课要求申请表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经分院审核和教务处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4节课连排;对学生认为不适合4节连排的课程,不再允许4节课连排。
“在浙江交通职院,这不是个案。”金萍女说,能够发现并落实解决课堂教学中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源于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的建立。两年来,类似这样的问题,通过监控机制中学生信息员、各级督导的反馈,问题按照标准流程被解决。
作为承担高职航海类人才培养的学校,浙江交通职院从1998年起,在船员教育和培训中引入质量体系建设。此后,学校着手对各级行政职能部门进行质量体系打造,在课堂教学方面,形成“五位一体”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多层次监控体系”“分类评价体系”“激励和约束机制”“持续改进机制”“企业参与”等五种方式,使这一可量化体系在教育教学服务中发挥作用。
“新的评价机制,对教师来说更公平。”说起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路桥学院教师李林永感悟颇深。为了保证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学校对学生评教的数据使用,采取去除5%的最高分和5%的最低分,设置“班级修正系数”等方式进行优化,并在学生评教的基础上,引入30%的“专家同行评价”。李林永说,这样一来,个别学生随意或恶意打低分使得教师总分降低的情况少了很多。
不仅如此,学校把企业参与教学质量评价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质量监督载体,这种模式进一步促进了学校能够及时了解和把握质量评价工作的真实性,以便及时改进学校的相关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近几年的工作,企业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和人才培养质量监督深受企业及学生的欢迎,对学校相关教学改革工作有着很好的作用。
“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让学生与教师双方都有了质量考核这杆秤。”教务处处长金湖庭表示,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仅优化了考评程序,还留下相关记录,便于事实、责任的跟踪与考核。日常工作中各种问题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就可以协调解决,对学生和教师双方都是直观的衡量与考核。
课堂教学改革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成功,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最大受益者。2014年,该校学生共参加了5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其中“三网融合与网络优化”项目获得了高职组国家一等奖。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测评、课堂教学改革等活动的实施,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了丰硕成果。2011~2013年,该校教师参加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获奖17项,其中获得国家二级奖10项、省级二级及以上奖项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