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下午,学院在办公楼一楼会议室组织召开了名校建设六~七月份工作调度会,名校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王风玲、各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专业所在部门负责人及名校办所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王风玲处长主持。会上,王处长首先向大家介绍了省教育厅专家对我院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修改意见反馈会的情况,并对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修订工作作了安排。然后名校办谭帅汇报了各专业档案资料及名校建设专题网站新闻发布情况。最后,各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对本专业六~七月份工作进行了汇报,大家并就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明确了下一阶段的工作要求。现将基本情况汇总如下:
一、名校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1.档案材料及名校建设专题网站情况
根据省教育厅安排,2014年6月30日是名校建设中期节点,我院将于12月底前将中期建设情况上报省教育厅,因此,各个专业非常重视名校建设档案材料的整理汇总,迎接中期检查工作。各专业继续充实相关建设佐证材料,如校外兼职教师培训计划、授课安排等也基本建档结束。专题网站方面,截止至7月初,各专业发稿数量达到370余条,本月发布213条,其中体制体制方面15条,教学改革62条,课程建设19条,师资队伍建设22条,实训条件建设3条,社会服务6条,专业群建设16条,校园文化61条,从稿件数量反映出各专业两个月来各项工作进展迅速,成果丰硕。
2.建设动态
体制机制建设:6~7月,各专业都组织召开了系校企合作理事会会议,以及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与会企业达到80余家,会上制定了校企合作理事会章程,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就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等方面达成一致,加强了与企业的沟通联系,搭建了校企合作平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还组织召开3次专场招聘会,40余名学生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学院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意见》,各专业制定了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还制定了2013级分层教学方案及2012级企业实训方案等。六月份是我院技能大赛月,各专业以此为契机,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据统计,全院技能大赛月期间共开展团体及个人技能竞赛项目44项,基本覆盖了全院所有专业、所有学生。机电工程系代表山东省参加国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与升级改造”项目,荣获全国一等奖的佳绩。
课程体系构建: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首先,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基本完成,网上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然后,各个专业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如粮食工程专业积极推行六步教学法,会计专业修订了9门课程的实训教学大纲,计算机技术专业进行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建立了MOOC教学平台,机械制造专业出版校企合作教材2本。
师资队伍建设:各专业以2014年省培、国培项目为平台,积极开展师资队伍培训、培养工作,制定、完善了教师培训计划,明确了培训人选,本次参加省培项目教师55人,参加国培项目教师29人。部分专业还开展了青年教师教学公开赛和技能大赛,有效提升了师资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实训基地建设:按照学院实训基地改造方案,各专业实验室改造、搬迁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为了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实训中心、校企办分别制定了《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办法》、《校外实训基地设置和评价办法》等,各系部专业也根据实际出台了与之配套的相关细则,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
社会服务方面:6~7月份,各专业开展校内技能鉴定培训624人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将在7月份为烟建集团400名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培训协议已经签订。学院还承接了为烟台高新区农民工就业再就业培训任务,各相关专业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培训方案,组织专门宣传队到社区、企业开展宣传。
二、名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名校建设工作已经进入中期阶段,各项目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各专业主要是在前期调研学习的基础上,在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构建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专业提出,受各种因素影响,专业建设方案中的个别项目可能无法完成,希望能够将其从原建设方案中删掉。
建议:鲁教高[2014]4号文提出,建设方案和任务书按照“边建边改”的原则,不断修订和完善。在中期检查报告中,还专门提出了建设方案如何调整、修订及原因分析等,所以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在期中检查之前可以进行个别调整,但是一定要保证名校建设质量,由专业项目负责人提出,经名校建设领导小组的审定后做出是否调整、如何调整的决定。建设方案修订不要变成任务删减的修订,要保证专业建设前瞻性、引领性和示范性作用。
2.有专业提出由于个别企业地理位置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前去进行挂牌仪式,缺少校企合作佐证材料。
建议:坚持务实精神,重要是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在人才培养及学生就业方面开展相应工作,挂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择机进行。
名校建设工作六七月份调度会情况汇总.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