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用”才受用人单位欢迎。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积极开拓学生顶岗实习、开拓校外实训基地的同时,还不断完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2014年聘任全职24名企业“能工巧匠”作学生实践指导教师。
这次受聘的24名“能工巧匠”,都是来自吉林省石油化工、机械加工、自动化等行业企业的技术工人。学院制定了“学院外聘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包含健全的考核晋升机制、科学规范的薪酬管理。学院将“能工巧匠”划分四个技能级别,分别是:初级技能师、中级技能师、副高级技能师、高级技能师。每个级别分别设置岗位数、岗位所需条件、完成岗位工作赋予的工资和津贴等非常详实、可操作的规定。这些“能工巧匠”可以在校内技术等级进行“双向”晋升,一种是在满足相应条件下,初级、中级、副高、高级技能师逐级晋升;另一种是学院支持他们在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技术等级上晋升。
为切实做好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让真正的“能工巧匠”愉快、安心地工作,学院单独为“能工巧匠”建立了一套“双体系”薪酬管理办法。他们的工资总额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基本工资,对应其技能等级,按照国家标准核定基本工资和薪级工资;另一部分是校内绩效工资,又分为校内岗位绩效和业绩绩效,其中业绩绩效是指教学工作量。这些“能工巧匠”月平均收入在3500-5500元之间。
全职指导教师的引入确给学院带来诸多变化:原吉化电石厂的检验工程丽,将企业检验分析的管理模式植入了实验室管理,使其最大程度接近企业真实操作场景,她给学生示范标准液配制、滴定终点观察等操作要领……刘铭妍就是程丽手把手带出来的学生,去年她被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录用。有意思的是,本来这家企业只想录用她一人,看到她操作手法规范,该企业又从该专业增招几名毕业生。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顶层设计提出了“职业技术素质教育”理念,深化“理实一体”课程改革力度,而这种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的结合正是李克强总理提出的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由“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就是重点。目前学院正在加大课改力度,也正在积极向社会广纳人才,要在2014年第一批聘用全职24名工人师傅的基础上,2015再引进30人扩充到兼职教师队伍,满足“理实一体”课程需要,为培养更多高质量、高技能人才服务。